close
出處
王永慶出生於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八日,到了二○○五年一月十八日,剛好滿八十八歲。他歷經日治時代、國民黨政府、民進黨政府,目睹台灣從專制威權走到民主開放,一手創立了年營業額達兆元台幣的台塑石化王國,與每日門診達兩萬八千人次的長庚醫院,從不談退休,每天孜孜矻矻籌劃新事業。王永慶還有什麼夢想尚未實現呢?
有鑑於每個老人在其豐富的人生過程中所累積的有用經驗與專長,可以再貢獻給社會大眾,及為了實現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的理想,王永慶於是籌劃興建養生文化村,希望能創造出一個讓老年人過得多采多姿、健康而又有尊嚴的生活環境。
王永慶的養生文化村表面上看起來,似乎很像一般的安養院,但是深入了解,就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。
首先,一般的安養院都是千篇一律被動地接受養護服務。常有人譏笑說,進了安養院,立刻變成「等吃、等睡、等死」的三等人;而且因為每天沒有生活目標,枯燥、無聊,顯得死氣沉沉。
養生文化村剛好相反,非但不是被動地接受養護,反而要積極地去經營自己退休後的生活。住進養生文化村之後,不只是安養而已,而且要發揮所長在村內工作,創造生存價值,自己養活自己,這樣才能生活得有尊嚴,每天過得快樂、健康,朝氣蓬勃。
其次,一般的安養院頂多提供康樂活動中心,而養生文化村除了提供各項休閒活動(包括運動養生、娛樂交誼、藝文技藝、民俗活動、宗教活動等)之外,特別成立終身學習的銀髮學團,提供住戶再學習的機會與再進修的管道,從學習與進修中體會生活的樂趣。
第三,一般的安養院只是安養而已,無法提供完善的醫療照顧。養生文化村以長庚醫療體系為後盾,不但有社工師協助住戶規劃愉悅的健康生活,與護士提供健康諮詢,而且有專業的社區醫師,派駐在村內做周全的醫療服務。
第四,一般的安養院少者數十人,多者數百人而已,而養生文化村則是多達數千人的新社區,它是在創造一個適合銀髮族生活、娛樂、休閒、學習,提供全面無障礙的溫馨空間,並特別設計了家庭重組機制,讓志趣與背景相近的人重組家庭,使住戶感覺是住在溫暖的大家庭之中終老。
總而言之,在王永慶的理念中,「養生」的目的,是為了達到健康的生活;「文化」的強調,是為了要豐富生活的內容,所以,養生文化村最重要的概念在於——活到老,做到老。他甚至設計出以工代金的付費方法,讓老人一邊工作一邊安養,自己奉養自己。
王永慶說:「將來這些老人進來,不是只來安養而已,是要求做事情的。在養生村裡,會創造各種工作機能,讓進來的人都能貢獻所長。」
位在桃園龜山的第一個養生文化村,王永慶斥資一百多億於三十四公頃的土地上蓋了四千多戶,可住進六千多位銀髮族。在二00四年三月推出之後,迅速被訂購一空,訂購者已在二00五年初陸續入住。
有鑑於反應熱烈,王永慶決定斥資兩百多億,在嘉義太保的一百公頃土地上,興建一萬多戶的第二個養生文化村,這專案已於二00四年十二月動工。後來他又決定斥資一百多億,在宜蘭龍潭三十八公頃土地上,興建四千多戶的第三個養生文化村,這專案預計在二00五年十月動工。
王永慶曾到日本與美國的安養院參觀,他認為辦得不夠好,看了會傷心,他希望長庚的養生文化村推出之後,能提高安養院的水準。
王永慶出生於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八日,到了二○○五年一月十八日,剛好滿八十八歲。他歷經日治時代、國民黨政府、民進黨政府,目睹台灣從專制威權走到民主開放,一手創立了年營業額達兆元台幣的台塑石化王國,與每日門診達兩萬八千人次的長庚醫院,從不談退休,每天孜孜矻矻籌劃新事業。王永慶還有什麼夢想尚未實現呢?
有鑑於每個老人在其豐富的人生過程中所累積的有用經驗與專長,可以再貢獻給社會大眾,及為了實現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的理想,王永慶於是籌劃興建養生文化村,希望能創造出一個讓老年人過得多采多姿、健康而又有尊嚴的生活環境。
王永慶的養生文化村表面上看起來,似乎很像一般的安養院,但是深入了解,就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。
首先,一般的安養院都是千篇一律被動地接受養護服務。常有人譏笑說,進了安養院,立刻變成「等吃、等睡、等死」的三等人;而且因為每天沒有生活目標,枯燥、無聊,顯得死氣沉沉。
養生文化村剛好相反,非但不是被動地接受養護,反而要積極地去經營自己退休後的生活。住進養生文化村之後,不只是安養而已,而且要發揮所長在村內工作,創造生存價值,自己養活自己,這樣才能生活得有尊嚴,每天過得快樂、健康,朝氣蓬勃。
其次,一般的安養院頂多提供康樂活動中心,而養生文化村除了提供各項休閒活動(包括運動養生、娛樂交誼、藝文技藝、民俗活動、宗教活動等)之外,特別成立終身學習的銀髮學團,提供住戶再學習的機會與再進修的管道,從學習與進修中體會生活的樂趣。
第三,一般的安養院只是安養而已,無法提供完善的醫療照顧。養生文化村以長庚醫療體系為後盾,不但有社工師協助住戶規劃愉悅的健康生活,與護士提供健康諮詢,而且有專業的社區醫師,派駐在村內做周全的醫療服務。
第四,一般的安養院少者數十人,多者數百人而已,而養生文化村則是多達數千人的新社區,它是在創造一個適合銀髮族生活、娛樂、休閒、學習,提供全面無障礙的溫馨空間,並特別設計了家庭重組機制,讓志趣與背景相近的人重組家庭,使住戶感覺是住在溫暖的大家庭之中終老。
總而言之,在王永慶的理念中,「養生」的目的,是為了達到健康的生活;「文化」的強調,是為了要豐富生活的內容,所以,養生文化村最重要的概念在於——活到老,做到老。他甚至設計出以工代金的付費方法,讓老人一邊工作一邊安養,自己奉養自己。
王永慶說:「將來這些老人進來,不是只來安養而已,是要求做事情的。在養生村裡,會創造各種工作機能,讓進來的人都能貢獻所長。」
位在桃園龜山的第一個養生文化村,王永慶斥資一百多億於三十四公頃的土地上蓋了四千多戶,可住進六千多位銀髮族。在二00四年三月推出之後,迅速被訂購一空,訂購者已在二00五年初陸續入住。
有鑑於反應熱烈,王永慶決定斥資兩百多億,在嘉義太保的一百公頃土地上,興建一萬多戶的第二個養生文化村,這專案已於二00四年十二月動工。後來他又決定斥資一百多億,在宜蘭龍潭三十八公頃土地上,興建四千多戶的第三個養生文化村,這專案預計在二00五年十月動工。
王永慶曾到日本與美國的安養院參觀,他認為辦得不夠好,看了會傷心,他希望長庚的養生文化村推出之後,能提高安養院的水準。
全站熱搜